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网站
当前所在页面:科协首页 / 预决算公开栏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预算公开说明
发布时间:2025-02-06 浏览量: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预算公开目录


第一部分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五、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六、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七、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八、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九、其他公开信息

第二部分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财务收支预算总表

二、部门收入预算表

三、部门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按功能科目分类)

六、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七、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表

八、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表

九、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

十、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十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表

十二、部门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表

十三、省对下转移支付预算表

十四、省对下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

十五、新增资产配置表

十六、中央转移支付补助项目支出预算表

十七、部门项目中期规划预算表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门主要职责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是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成立于1959年,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云南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科协的地方组织和云南省政协的组成单位。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2.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科普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发挥好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

3.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4.发挥科技工作者在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参与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5.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等任务。

6.举荐人才,宣传和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7.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8.负责对所主管的全省性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监督管理,对州市科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直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9.指导省反邪教协会和各地反邪教协会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捍卫科学尊严反对愚昧迷信、伪科学、反科学和邪教的活动。

(二)机构设置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设置部(室)共9个,包括: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学会工作部、科学普及部、国际部、机关党委、院士专家科技兴滇办公室、反邪教协会(宣传部)。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事业单位6个,企业1个,分别是: 

1.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2.云南省科协学会发展与学术交流服务中心;

3.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4.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服务中心;

5.云南省科学技术馆(云南省科普服务中心);

6.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7.云南奥秘画报社有限公司。

(三)重点工作概述

2025年,省科协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人才建设、群团改革和科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责定位,紧紧围绕云南“3815”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锐意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体现科协担当、彰显科协力量、作出科协贡献。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全省科技界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的主题主线,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省科技界深入转化和生动实践。二是强化政治引领。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省科技界营造“众心向党、爱戴领袖、锐意创新、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深化“党建强会”计划,持续巩固“两个全覆盖”工作成果,改革完善学会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学会党建工作水平。三是实施科学家精神弘扬工程。持续推进学风传承活动,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形成“研、演、讲、展、宣”融合模式,推动全省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科学家精神思政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推进科学家精神可视化、人格化、具象化。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科技界意识形态工作的服务与指导,强化科协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及时引导和处置科技界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有效防范涉科技类、涉群团类舆情风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体现科技界担当。

2.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一是完善联系服务机制。牢固树立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发展思想,按照“活动建家、组织强家、服务暖家、精神润家”的思路,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建家”活动,坚持和完善定期走访、“一对一”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和呼声诉求,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体系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创新调查机制、提升运行质量,推进调查站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间建立畅通稳定的联系渠道。二是加强院士增选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我省院士后备人才培养服务计划,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专家库”,全力落实2025年我省“两院”院士增选动员、培训、服务等工作,力争我省院士增选工作再创新佳绩。三是参与承办2025年腾冲科学家论坛。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一体两翼”优势,紧扣云南实际需求,争取中国科协支持,汇聚全国顶尖科技创新资源,聚焦传统医药、工程技术、高端制造、现代农业、青年成长等重点,深化与澜湄区域国家的务实合作,将腾冲科学家论坛打造成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鲜活样板”。四是深化人才举荐工作。积极参加国家级科技、人才奖项评选活动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为我省优秀科研团队和科技人才搭建成长成才平台。

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是构筑学术交流高地。聚焦我省“三大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需求,与普洱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省科协第13届学术年会,集聚创新资源、服务地方发展。继续以项目资助形式,支持省级学会实施提升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能力项目,打造多元、分级、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体系。二是推进与全国学会“会会”“会校”“会企”“会地”合作,在人才培养、平台联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方面实现有效联动合作。三是深化百名院士“力聚”云南行动。继续完善支持昆明、曲靖创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制度和措施,支持国家级学会和各类创新主体在我省建立一批企业创新中心、产学研联合体,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创云南”建设为引领,支持省级学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开展技术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面向地方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专业服务。支持省级学会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各类新型协同创新组织,为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服务。四是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提质增效”。健全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制度,加强驻站院士专家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完善长期服务企业和地方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五是继续推进“海智计划”云南行动。加强对已建“海智计划”基地(工作站)的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有序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推动成立云南省工程师联合体,提升我省工程师职业化、国际化水平。稳步推进国际科技组织建设,支持腾冲科学家论坛、昆明理工大学等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六是指导宜良县依托中国科学院“天元国际数学交流中心”打造全国首个数学小镇。

4.完善科普服务体系,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精神,聚焦5类重点人群,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六位一体”的科普服务体系,推动科普服务均衡、普惠、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科普示范能力。认真研究把握人民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特点,持续开展精准化、分众化科普工作,提高科普日、科技周、“三下乡”等重点活动的参与度,增强科技专家下乡、“农函大”培训、“地铁科普”等重点工作的实效性,扩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普研学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以成功承办第八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活动为契机,探索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带一路”创新伙伴基地。围绕“一县一业”目标,建成一批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科技小院”。持续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边境民族幸福科普行动”,增强基层公共科普资源供给,补齐基层公共科普服务短板。三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力争3年左右完成新馆建设并投入使用,推动落实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力争县级以上实体科技馆数量达到60个以上,加大对实体科技馆免费开放支持力度,提高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覆盖面。推进《奥秘》杂志改革创新,打造全国一流科普期刊。四是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强化“科普中国”品牌引领,搭建“科普中国”服务云平台,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打造全媒体科普阵地和科普“中央厨房”,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科学传播平台。五是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按照“需求导向、专业对口、精准对接、靶向合作”的模式,动员百家科技组织、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四大行动”,提升科协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

5.建设高端科技智库,深化科技战略咨询服务。一是深化云南科技智库建设。健全学术交流成果提炼转化制度和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报送制度,完善院士专家意见建议“直通车”工作机制,推动学术交流成果和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及时转化为决策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创新引领、社会信任、特色鲜明的高端科技智库。二是提高决策咨询工作水平。修订《省科协决策咨询发展规划方案》,完善决策咨询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健全系统集成和成果共享机制,以项目资助形式,支持科技工作者研究提出一批专业性、建设性、实用性的意见建议,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一批高质量《专家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咨询。

6.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科协组织发展动能。一是坚持党建与业务同抓互促共融。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科协工作各个方面,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两个革命”,为科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力度,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技术、爱科协、能干事、会服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高校、企业、园区、社区科协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对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深化学会改革、优化学会布局,建立学会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推动建立一批前沿、新兴、交叉等学科领域学会。四是持续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稳步推进县级群团“联盟”改革工作,增强基层科协组织创新发展能力。五是筹备召开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明确未来5年全省科协事业发展目标,选举产生省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启动全省科协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我部门编制2025年部门预算单位共8个。其中:财政全额供给单位7个;差额供给单位0个;定额补助单位0个;自收自支单位1个。财政全额供给单位中行政单位0个;参公单位1个;事业单位6个。截止2024年12月统计,部门基本情况如下:

在职人员编制238人,其中:行政编制50人,工勤人员编制0人,事业编制188人。在职实有204人,其中:财政全额保障204人,财政差额补助0人,财政专户资金、单位资金保障0人。

离退休人员186人,其中:离休3人,退休183人。

车辆编制21辆,实有车辆10辆。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一)部门财务收入情况

2025年部门财务总收入101,821,935.53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100,421,935.53元,政府性基金0.00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0.00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0.00元,事业收入1,400,000.00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0.00元,上级补助收入0.00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00元,其他收入0.00元。

与上年对比2025年部门财务总收入减少136,635,045.56元,减少52.3%,主要原因分析:2024年有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项目结转资金和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项目结转资金共132,884,143.00元,2025年项目结转资金减少,为6,199,236.00元

(二)财政拨款收入情况

2025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100,421,935.53元,其中:本年收入94,222,699.53元,上年结转收入6,199,236.00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94,222,699.53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00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财政拨款0.00元。

与上年对比2025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减少136,635,045.56元,减少52.3%,主要原因分析:2024年有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项目结转资金和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项目结转资金共132,884,143.00元,2025年项目结转资金减少,为6,199,236.00元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2025年部门预算总支出101,821,935.53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100,421,935.53元,其中:基本支出42,944,999.53元,与上年对比增加了3,652,161.44元,增加9.29%,主要原因是人员增加,人员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也增加;项目支出57,476,936.00元,与上年对比减少140,137,207元,减少70.91%,主要原因是2024年有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项目结转资金和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项目结转资金共132,884,143.00元,2025年项目结转资金减少,为6,199,236.00元。

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情况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普及-机构运行32,057,360.51元,主要用于发放在职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缴费、办公费、印刷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工会经费等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普及-科普活动35,007,216.00元,主要用于围绕“四服务”的职责定位和单位职能职责,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专项资金,提升科技社团能力服务创新发展,科技人才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少数民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云南科技社团与科普服务,科普信息化及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引领,增强基层公共科普资源供给,补齐基层科普服务短板,加强科普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科学素质,不断挖掘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全面提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建立适应创新型云南发展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运行保障机制。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21,999,960.00元,主要用于开展青少年系列科技竞赛、科普主题活动、科技教育队伍建设、科技教育交流推广等具体工作。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普及-学术交流活动152,060.00元,主要用于配合“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组织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对接活动,强化与园区科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的协调,依托服务团资源针对基层科协的相关问题开展研讨,为基层科协提供技术诊断,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团体标准研制等针对性、多元化、组合式的科技服务。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行政单位离退休25,380.00元,主要用于省科协机关离退休人员公用经费。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事业单位离退休79,830.00元,主要用于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公用经费。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3,757,648.00元,主要用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事业单位医疗2,059,083.53元,主要用于缴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849.03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行政单位医疗814,528.87元,主要用于缴纳省科协机关职工医疗保险。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公务员医疗补助1,717,708.52元,主要用于缴纳职工公务员医疗补助。

卫生健康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150,150.00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医疗方面的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积金2,466,161.07元,主要用于缴纳职工住房公积金。

五、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一)与中央配套事项

无与中央配套事项。

(二)按既定政策标准测算补助事项

无按既定政策标准测算补助事项。

(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事项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普及-科普活动75,926,300.00元 ,主要用于围绕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以普及实用技术为切入点,开展农函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技能和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发挥基层科协组织的积极作用,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推动产业发展;围绕大科普的工作要求,扶持发展农技协科普服务点、社区科普服务点、中小学科普服务点,开展边境民族幸福科普行动、流动科技馆全省巡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围绕实体科技馆能力提升、科普大篷车行动等方面培养公众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围绕重点科普活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开展工作。   

六、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共涉及采购项目58.00个,采购预算总额21,753,264.64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5,144,467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16,608,797.64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0.00元。

七、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合计654,122.34元,较上年减少3,001.31元,下降0.46%,具体变动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2025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为370,000.00元,较上年增加0.00元,增加0%,共计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3个,因公出国(境)8人次。

增减变化原因:较上年持平,无增减变动。

(二)公务接待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2025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21,000.00元,较上年减少400.00元,下降1.87%,国内公务接待批次48次,共计接待265人次。

增减变化原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减少公务接待批次及人数。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2025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为263,122.34元,较上年减少2,601.31元,下降0.98%。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00元,较上年增加0.00元,增长0%;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63,122.34元,较上年减少2,601.31元,下降0.98%。共计购置公务用车0辆,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为10辆。

增减变化原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进一步压减支出。

八、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重点项目为科普专项经费(省对下),预算绩效目标情况如下:通过采取开展州市和县市区科普阵地建设、实体科技馆服务能力提升、流动科普巡展、科普大篷车行动、科普信息化建设、重点科普活动等措施,预计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不少于1次、边境民族幸福科普行动项目不少于50个、民族地区科普试点不少于10个、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站点不少于18个、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含存量)不少于59个,实现增强基层公共科普资源供给,补齐基层科普服务短板,加强科普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挖掘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等年度预期绩效目标,促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九、其他公开信息

(一)专业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其功能分类范围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3.基本支出预算:是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行使单位职能、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内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

4.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5.科普资金:指省级财政部门为支持全省科学技术与知识的普及、推广,通过政府主导与引导,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学会)、群众团体组织、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共同参与, 为创新发展我省科普事业,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而设立的面向全省的专项资金。

(二)机关运行经费安排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2025年机关运行经费安排2,440,622.58元,与上年对比增加268,139.78元,增加12%,主要原因是人员增加,机关运行经费也随之增加。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部门资产总额455,738,671.37元,其中,流动资产368,314,978.16元,固定资产47,756,609.6元,对外投资及有价证券0.00元,在建工程35,286,577.49元,无形资产1,597,332.41元,其他资产2,783,173.71元。与上年相比,本年资产总额增加30,313,117.01 元,其中固定资产增加7,387,421.15元。处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元;处置车辆0辆,账面原0.00元;报废报损资产6项,账面原值39,710元,实现资产处置收入0.00元;资产使用收入99,438.00元,其中出租资产156.95平方米,资产出租收入99,438.00元。鉴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精准数据,需在完成2024年决算编制后才能汇总,此处公开为2025年1月资产月报数。

(四)其他事项说明

202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故“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为空表; 无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支出,故“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表”为空表。

附件: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预算公开目录附表.xlsx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计划财务部供稿

| |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