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耿马自治县科协把农技协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在乡村两级大力发展农技协及农技协联合会组织,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农技协及联合会组织39个,其中民政部门登记备案11个,主要覆盖茶叶、果树种植、蔬菜栽培、畜牧养殖、食用菌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涉农产业,带动农户1.28万户。由于农技协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组织分散、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县级有关部门对其认知度不高,影响力也不及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针对以上情况,县科协联合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农技协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倡导做大做强,抓农技协转型升级。深入贯彻实施《中国科协关于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升级的意见》精神,突出农技协组织是基层科普的主体定位,积极引导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作为团体会员凝聚壮大组织力量,更好地发挥农技协组织在联系和服务涉农科技工作者、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聚合和致富领航作用,促进全县农业经营主体由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的抱团发展,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对内资源共享、对外开放合作,合力应对市场风险。2023年拟组建新的耿马县农技协联合会,着力吸收涉农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发展会员29个,其中省市龙头企业7个、覆盖农技协11个,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技协)+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全力推进策应扶持工作,抓惠农项目促成效。县科协紧盯项目,全面争取更多的产业扶持项目为乡村两级农技协组织实施,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利用科协系统项目小而灵活多样等特点,向省、市科协争取对接,围绕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参与度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技协组织会员单位予以项目支持,以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已争取到上级科协项目7个,项目资金85万元。其中,80%以上的项目由乡村农技协联合会会员单位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农技协组织的杠杆效应和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紧贴需求导向,抓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县科协立足职责定位,以农技协为抓手,通过科技植入、理念引领,邀请省市农科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精心设计专题报告、现场教学等活动,组织农技协领办人、农村科普带头人、涉农企业负责人"走出去"学习最先进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并且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了“永不落幕”的培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极大地提升了农技协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2022年以来,县科协转变思路方式方法,邀请省科技特派团省农科院甘蔗、橡胶、茶叶、蚕桑、蔬菜、畜放专家进行专题培训、专题研讨、交流互动,不仅为我县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提供了高端指导,还为大家展示了其他地方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搭建了广泛交流、自我提升的有利平台。并推动县、乡科协开展科技扶贫、畜牧养殖、果树管理、土专家提升等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达1350人次,在全县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
下一步,县科协将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支持乡村农技协及联合会组织观念发展壮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农技协,更好地发挥农技协组织在联系和服务涉农科技工作者,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力争3年内,在全县新增农技协(联合会)60家,基本实现农技协组织在全县重点行政村全覆盖。
二是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特别是全县农技协组织优势,带动广大会员和贫困户推广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和乡土技术人才,提高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技扶贫、农技协转型升级等项目的杠杆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农技协及联合会运作模式,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发展。
三是广泛组织发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服务。加强县乡联动,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短平快"产业,每年至少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县有针对性地破解产业发展重大难题,提供高端智力支撑,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凝聚智慧和力量。
耿马县科协供稿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