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云南省旱地水稻收获现场会议在普洱市澜沧县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印遇龙、蒋剑春、邹学校、李培武、胡培松、沈其荣、许为钢、喻景权、周卫、柏连阳、吴义强参加测产验收和项目咨询。中国工程院和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等省级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普洱市、澜沧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刚出席会议。
杂交水稻旱种是结合云南高原生态特点研发的一种旱作节水种植方式,是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精神的重要科技支撑,对研究推广“水稻上山”优质高产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山地种稻潜力,拓展稻谷生产新途径,保障山区农民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旱地水稻示范区,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与会领导、专家一行实地观摩了杂交水稻旱种项目测产。项目核心示范样板基地由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负责实施,累计在该乡推广杂交稻旱种7861亩,选用生育期短、抗性好、抗旱优良的滇禾615、滇优37、滇优38等杂交品种,采取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方式种植,有效破除了过去传统种植技术下旱稻产量不高的局限,使“荒山”变“粮仓”成为可能。以陈温福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杂交稻旱种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
会议期间举行了院士项目咨询。会上,朱有勇院士介绍了《水稻上山助力山区农民口粮安全——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乡村振兴咨询报告》情况,蒋剑春院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云南省政府2022年院地合作重点项目“云南木竹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情况。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与会专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云南粮食安全、木竹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课题开展了技术咨询,就降低旱地水稻仔种价格、制定杂交稻旱地种植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产业化加工转化利用竹木资源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为推动“水稻上山”项目实施和竹木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会议期间,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与会领导、专家一行实地调研了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天化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园、中药材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林下三七基地、湖羊良繁中心、县职业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与发展情况,并对澜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建议。
省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省科技馆党委书记武绍华和省科协有关负责同志、普洱市科协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活动。
云南省科协办公室供稿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