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网站
当前所在页面:科协首页 / 基层资讯
富民县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科普惠民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量:

今年,富民县科协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活动,突破传统科普模式,以互动体验为核心,打造了一场场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机制:“点单式科普”,构建协同服务新生态

富民县科协以科普大篷车“你点我讲 科普护航点单行”项目为抓手,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联动的科普服务体系。县科协主动联合红十字会、气象局、消防大队、防震减灾、卫健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资源共享,形成科普工作合力,打造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大科普”格局。同时,推行“单位/社会点单——科协派单——部门接单”运行机制,“点单”主体可根据自身需求,在急救知识、气象防灾、消防安全、健康生活等多元化科普内容中“按需点菜”;县科协统筹协调,科学“派单”;各联动单位依托专业优势“接单”,组建科普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定制化科普服务。推动科普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切实增强公众科普获得感。截至目前,共有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社工部、县政务局及各村(社区)、学校等共20余家进行精准“点单”,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8%以上。

内容筑基:专业精讲,知识直达人心

富民县科协高度重视科普知识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讲解员水平。通过邀请具有丰富播音主持经验的专业老师,围绕发声技巧、仪态规范、表达逻辑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系统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拟写车载展品解说词,通过内部评选、专家指导,打磨成通俗易懂的版本,优化传播内容。此外,还开展多次现场讲解实操训练,模拟真实讲解场景,针对讲解过程中发音、语速、肢体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进一步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富民县科协还组织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练兵,以展品组装和讲解比拼检验培训和训练成果,挖掘培养科普人才。

IP引领:沉浸式科技体验引爆热潮

县科协精心策划“机器狗贝贝探索之旅”实景体验,以科技赋能思政教育,构建多维度沉浸式育人场景。活动解析机器狗科技构造,设置全地形障碍挑战环节、模拟地震援助场景设定,将机器狗的技术应用融入灾害救援情境,通过模拟搜救路径规划、应急物资运输等任务,具象化科技服务社会的价值,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搭配互动问答,实现“玩中学、学中思”。在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中,安排机器狗作为“移动科普宣传员”,发放手册,吸引大量群众驻足参与。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科普热潮,有效扩大科普覆盖面与影响力。在“机器狗贝贝”IP引领下,累计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切实提升了科普大篷车的社会影响力。服务延伸:“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科普,情暖民族地区

为推动科学知识在民族地区广泛传播,富民县科协聚焦少数民族群众语言文化需求,组织科普大篷车深入少数民族村组开展“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科普服务,组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选派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科普讲解员与科普大篷车专业讲解员合作,围绕车载展品、科普视频、智能设备(如机器狗)及思维互动展品等内容,同步开展“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科普讲解,将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众熟悉的语言,切实打通民族地区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融入民族化表达和生活实例,确保科普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无论是机械原理演示、智能设备操作,还是科学思维互动,“汉语+少数民族语言”讲解均实现知识传递的精准性与生动性,有效消除语言障碍带来的理解隔阂,让科技知识以“无差别”的方式惠及每一位参与者。科普大篷车“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科普服务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覆盖广度与接受深度,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科普活动满意度达98%以上。

富民县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是富民县科协在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上的里程碑式实践。活动有效将“流动科技馆”的效能拓展至最大化,显著提升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与群众获得感。富民县科协将持续深化“点单行”机制,丰富“菜单”内容,优化“派送”服务,拓展IP应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富民县科协供稿)


| |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