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
牟定县科协全面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打破传统的科普工作模式,把创建“科技专家工作站”作为集聚高端人才、助力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着力建成管好15个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4个州级科技专家工作站和1个县级科技专家工作站,并与20个科技专家工作站的38名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统筹规划、把控质量,让科技专家有“安身”之所。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目的在于运用、转化高层次人才智力成果,破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县科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的发展目标和大力发展腐乳、生猪、肉牛、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八大现代农业产业的布局,充分研判地方、企业发展需求和示范带动范围,统筹规划建立专家站,尽量避免重复建站。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科技专家工作站,立足基层,面向企业,覆盖农村,扎扎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讲求实际效果,防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对有建站需求的地方和企业,条件成熟一个就建立一个,避免一哄而起,滥竽充数,坚决不搞“拉郎配”和“剃头挑子一头热”。坚持“有企业需求、有课题研究、有试验场所、有研发投入、有生活保障”的“五个有”建站标准,让专家学者来得了、在得住、有作为,切实解决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建管并重、精准对接,让科技专家有“安业”之地。让专家站专家找到“用武之地”,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是科协义不容辞的职责。县科协积极引导专家学者积极融入“百姓创家业、工匠创企业”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使他们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破题有方向,用他们的智慧把企业转变为科创型企业,把产业转化为产业群。牟定素有“腐乳之乡”的美誉,牟定腐乳是国家地理标志认定产品,也是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腐乳一年只能在冬天生产一季和腐乳产生结晶“白点”等问题严重影响腐乳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多年未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云南牟定润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云南牟定小虹帽经贸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堪当大任,通过专家合力攻关,成功实现牟定腐乳不分季节、全天候生产,消除了结晶“白点”,难题得于破解,创新成果和技术在全县14个腐乳企业内共享,使全县腐乳年产量剧增到8000吨,产值达2.4亿元,腐乳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楚雄彝家香经贸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通过研发,大大降低了彝佳牌火腿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1mg/千克,远远低于《中国火腿》标准规定亚硝酸盐≤20mg/千克的国家标准,火腿品质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企业成功申报外观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
有位有为,合作共赢,让科技专家有“安心”之基。牟定县委、县政府求贤若渴,把科技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高度关注科技专家的工作动向和生活状况,经常进行调研和慰问,极大地增强了专家们创业创造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县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企业座谈、知识讲座和“百名专家下基层”等活动,让专家在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同时,带动、培养基层、企业的乡土人才和科技人才。专家站在不断为企业发展添薪助力的同时,把带动群众增收作为一项硬性考核指标,得到了企业、群众的普遍好评和认同,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如牟定化佛茶叶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在“茶酒”“茶腐乳”研究中取得成果。云南牟定太极食品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专家研发的“彝乐牌”腌菜走俏省内外。牟定金灿庄种养殖有限公司的科技专家工作站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云南红梨,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云南红梨8000多亩。牟定县际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专家工作站创新“公司+工作站+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产、科、供、销生产模式,形成了以优质水稻、小麦、玉米示范种植基地和繁种基地,带动联营种粮大户50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只有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戴斌 )
牟定县科协供稿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