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共云南省委“中国这十年·云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发布会主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南是祖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滇池、洱海等一串“高原明珠”。近年来,云南在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上不断取得新进步,湖泊水质逐年见好。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云南在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和保护方面的“顶层设计”是如何规划的?目前,是否达到预期?对今后的治理保护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和考量?
感谢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云南广播电视台始终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为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展示云南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我觉得你的提问反映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九大高原湖泊的高度关注。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是我国断裂构造型湖泊的典型代表,多为封闭、半封闭型,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不强,湖泊生态一旦破坏,治理修复难度很大。九湖都位于坝区,湖面面积1042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26%,流域面积811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5%,面积虽然不大,但功能极其重要,承载着700多万的流域人口,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在保护治理九大高原湖泊上,不能有任何闪失。
滇池 高伟 摄
近年来
云南省委、省政府
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坚持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作为压倒性任务
以坚定立场、忠诚品质、过硬能力、顽强意志
深入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
推动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
再到“全域联治”的重大转变
大理洱海海菜花开 杨继培 摄
工作有5个“空前”的特点
??????
一是重视空前
星云湖 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二是投入空前
2018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6亿元用于九湖保护治理,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十年来共计投入1026.55亿元,其中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投入721.29亿元。
抚仙湖 徐万林 摄
三是力度空前
我们以破局姿态、根治气魄、雷霆手段,坚决全面彻底推进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工作,累计拆除建(构)筑物面积110.69万平方米,恢复生态湖滨带14公里,初步构建起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格局,生态空间加大,公共属性回归,群众反映良好,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全面启动抚仙湖开发项目熔断机制,果断叫停抚仙湖周边达数百亿元的开发项目。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系列攻坚战,推动洱海保护由抢救性治理转为保护性治理。
杞麓湖 黄俊 摄
四是措施空前
我们完成九湖“两线”(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划定,全面加强“三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管控,九湖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165.8平方公里、是之前一级保护区面积的2.8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达680.5平方公里。我们正在有序推进新一轮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修订工作。
洱海 图源:视觉中国
五是成效空前
2020—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2021年,抚仙湖流域治理被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2年6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
程海 永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前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
部分主要超标指标数值大幅下降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泸沽湖 丽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是对水质优良的泸沽湖、抚仙湖,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及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健康。
二是对水质良好的洱海、阳宗海、程海,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施治”,通过调整流域内产业结构、完善截污治污体系、实施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异龙湖 许建勋 摄
三是对污染治理型的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通过控源截污、入湖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建设、污染底泥清淤、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降低富营养化水平,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