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共云南省委“中国这十年·云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发布会主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深入民族村寨看望各族群众,并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请问,十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下一步云南在这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宁
这个问题非常好,很有针对性,体现了云南特色。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1563万人,占全省三分之一。民族工作是云南非常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和民族群众,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亲自给边境村老支书回信,鼓励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全省上下要努力做好的一件事。
到云南工作后,我平时下基层,跑了许多民族村寨。走进这些村寨,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大变。这些变化,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这首歌生动反映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变。
十年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族地区发展始终是高度重视的。
老乡们不仅住有所居、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还建起了文化室、成立了文艺队,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比如,我们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进入了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宽带全覆盖,农村电商已经进入到普通老百姓家,现代生活方式已经进入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
云花、云茶、云蔬、云果等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壮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民族村寨致富路子越来越宽,未来还会越来越好。
十年间,我们推出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像《幸福花山》、《独龙天路》等民族文化精品,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各民族之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和典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些成绩是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殊支持、综合施策的结果。
一是投入上倾斜。“十三五”期间,我们实施示范区建设规划,共投入资金4000多亿元。
二是政策上支持。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着力缩小发展差距。
三是治理上加强。我们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加快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展。
一是政治上,引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到边境地区调研,感到当地群众是非常质朴的,发自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
二是发展上,全力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三是稳定上,继续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总之,我们将把民族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始终抓在手上,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把民族工作越做越好,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得更好。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